2017年7月,隨著香港、澳門、廣東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和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在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目標下,以粵港澳三地9+2城市為核心的示范區成為醫療創新的又一個高地。
在粵港澳大灣區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后,中山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的一員,率先在健康產業和醫療服務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探索。
近期,第十三屆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2018年吳階平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廣東中山舉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彼得·阿格雷等數十位國內外醫藥、醫療行業頂級專家、企業家集聚,共探當前城市醫療衛生和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問題。
第十三屆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2018年吳階平醫學獎頒獎大會現場
中山地區發展醫療健康行業的現狀
中山市180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26萬,以占廣東省1%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排名第六的經濟總量。2018年GDP將會突破3500億,人均GDP也將突破了10萬人民幣,城市發展的質量和規模都位列廣東省的前列。
中山市目前已經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健康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形成了38個國家級的產業基地,尤其是健康科技產業的發展處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集群的前列。
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危偉漢指出,中山市既有國家級的產業園區,也有國家級的創新型園區,更加有國家級生物醫藥的產業集群綜合的實驗區。
同時包括健康基地、中德生物醫藥產業園、翠亨新區生物醫藥科技園以及華南現代中醫藥城等健康科技產業發展的載體。預計,今年全市的健康科技產業產值將會達到近900億。
生物醫藥產業痛點頗多,醫藥生產需多方合作
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發展城市,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區黨工委書記、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侯奕斌坦言,就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而言,目前中山市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
一是沒有大院大所,科技研發能力還是存在不足;
二是創新型的骨干企業不多;
三是科技金融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四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要進一步的完善。
對于整個國家的醫療健康產業而言,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缺陷是普遍存在的。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裁潘洪輝認為中國的生物醫藥生產目前面臨三大痛點:
第一,現在產業化生產的單抗類生物藥不過15個,大多數企業沒有生產生物醫藥的經驗;
第二,質量系統的經驗,從今年的10月份開始,中國的生物醫藥成為美國FDA點名需要審查的重點包括質量、數據的完整性。除了中國以外,受到同等“待遇”的是印度;
第三,中國生物藥生產企業員工缺乏生產經驗,平均生產線里面員工的經驗不足兩年。
人民的健康要求藥品既安全又有效、不斷地有新藥上市以治療當前藥物無法治愈或預防的疾病,這對藥品監管當局和制藥行業既是動力,也是沉重的壓力。在痛點與壓力面前,學習國外經驗,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成為發展生物醫藥的最佳途徑。
中山的產業實力雄厚,健康醫療產業已經成為中山三大重點發展的產業板塊,政府正積極地打造基于CRO、CMO、CDMO、CSO、CRAO產業服務生態體系。
在會上,世界500強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也與中山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將聯合中山火炬開發區、國家健康基地建設共享開放實驗室,并有意將生物藥CDMO、MO平臺引入中山。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戰略客戶部高級總監許興國表示:“賽默飛中國在生物制造生產解決方案、實驗室產品與環境監測等領域與中山火炬開發區、國家健康基地等進行了非常多次的溝通,在這次的戰略合作協議里面,雙方在共享實驗室建設、生物安全、CDMO平臺建設、人才培訓、環境與食品安全快速監測解決方案各方面,都會有全面的合作?!?/p>
中山市火炬智慧健康小鎮
21世紀初,美國推出了"質量源于設計(QbD)"。實施QbD,可以減輕監管負擔,有利于持續的生產改進、減少以往因無設計空間、必須死守狹窄的控制范圍而導致偏差或產品報廢的幾率。美國制藥行業在實施QbD上取得了進展,有些新藥的申報已經按照QbD執行。
本文地址:/rczp/3463.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